虽然与徐矿集团合营的贵州容光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容光矿业)已经停产,但给红星发展(600367.SH)带来的影响还在持续。
据
无锡振达无缝管检测员指出,日前红星发展发布公告称:工商银行贵州省分行已向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提起金融借款合同纠纷诉讼,要求容光矿业归还借款本金3.5亿元及其利息和相关费用,并要求红星发展、徐矿集团等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按照公告,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已经裁定,在价值3.5亿余元范围内,对被告容光矿业、徐矿贵州公司、徐矿集团及红星发展的财产采取保全措施。
“现在公司还没有财产被采取保全措施,后续有什么进展肯定会及时公告,”红星发展工作人员11月22日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我们是上周五(11月18日)接到诉讼状,正在准备跟徐矿集团沟通。”
徐矿集团被指转走借款
公告显示,工商银行贵州省分行要求清偿借款的诉讼,涉及金额逾3.6亿元,开庭时间为2016年12月8日。
红星发展表示,由于本案目前尚未开庭审理,尚无法判断本次诉讼对公司本期利润或期后利润的影响,且公司对此高度重视,已成立工作小组应对和降低不利影响。
但2015年亏损19039.1万元的红星发展,刚于今年前三季度扭亏,此番诉讼无疑给其业绩蒙上了阴影。
据公告,2013年5月29日,容光矿业因经营需要,与工商银行桐梓支行签订融资借款合同,约定借款金额为4亿元,借款期限为10年,由容光矿业用其拥有的采矿权提供抵押担保。
此后,工商银行桐梓支行先后向容光矿业发放借款3.5亿元,并将该笔贷款转至由工行贵州省分行承接并管理。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工商银行贵州省分行提出的案件事实、请求的内容及其理由,2015年8月28日,容光矿业出具《告知函》,告知工商银行桐梓支行因煤炭市场低迷而决定暂时性停产。作为容光矿业股东的徐矿贵州公司、容光矿业以及徐矿贵州公司的股东徐矿集团,利用股东身份,将贷予容光矿业的借款转走,影响容光矿业还款能力,损害工行贵州省分行的债权。
而有关工商银行贵州省分行指称徐矿集团将贷予容光矿业的借款转走的事宜,记者亦未联系到徐矿集团进行置评。
按照徐矿集团官网资料,其现为江苏省直属唯一国有特大型能源工业企业、国家煤炭应急储备基地、中国500家大企业集团之一。
陷容光矿业泥潭
红星发展或许没想到,11年前与徐矿集团合营的一项投资,如今会麻烦缠身。
据
无锡振达无缝管检测员指出,
历史公告表明,容光矿业于2005年由红星发展和徐矿集团合资设立,主要经营业务为煤炭的开采和销售,当时红星发展的投资成本为5750万元。此后,分别在2010年和2011年增加投资1950万元与3316.2万元,但投资比例仍为50%。
而容光矿业煤炭项目的设计生产能力为90万吨/年,矿井地质储量约1亿吨,可采储量约6220万吨,煤种为优质无烟煤,可作为动力用煤和其它用途。
但截至2011年7月31日净资产尚达15443万元的容光矿业,由于连年亏损,到2013年7月,红星发展就将容光矿业长期股权投资减记至零。2013年,容光矿业亏损15242.06万元。其后更是接连亏损,至2015年更是停产歇业,且当年续亏15362.36万元。由此给红星发展的业绩产生了重大不利影响
到2016年,据红星发展2016年半年报,注册资本为22033万元的容光矿业,其净资产却为-40131万元。而红星发展曾于2010年2月9日为容光矿业的2250万元银行贷款提供担保,由于容光矿业已无力偿还,红星发展不得已于2016年7月代容光矿业偿还了该笔担保贷款。
此外,自2008年起,红星发展多次向容光矿业提供借款,其中,2013年4月18日至2014年9月10日分多次合计借给容光矿业4400万元,但至今容光矿业尚未偿还借款及相关费用。而红星发展今年三季报显示,其投资收益为-2762.53万元,公司解释系为容光矿业提供借款而形成亏损所致。
无锡振达无缝管调查员查询发现,7月29日公布的贵州省2016年度拟关闭退出的147处煤矿名单中,容光矿业的煤矿赫然在列,并且根据遵义市环保局公布的首批环境保护失信黑名单,容光矿业亦成为环境违法企业被列为重点检查监管对象。